
正如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)也正顛覆著人類的工作模式。當 AI 逐漸接管重複性任務,人類得以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,但也意味著一些傳統職位將面臨轉型甚至消失。
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本質、它將如何改變現有工作,以及在這個巨變時代中,我們如何學習與 AI 協作,提升自身價值,成為未來的生存者。
什麼是生成式人工智慧 (Generative AI)?
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)是一種強大且迅速發展的 AI 系統,它能夠自動生成文字、圖像和音訊等內容。像是大家熟知的 ChatGPT 等對話式 AI,就是其一。它們不僅能與人類進行自然對話,還能產出高品質的文字內容。
近年來,AI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益廣泛,不僅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營運效率和服務品質,也開始深入醫療診斷支援、教育學習輔助等高度專業領域。更令人驚豔的是,AI 如今也能在設計和藝術領域大放異彩,創作出圖像和音樂,極大地拓展了創意工作的邊界。尤其在語言處理技術方面的進步,更是大幅提升了 AI 生成類人文本和語言翻譯的準確性。
人工智慧的優點與缺點
了解 AI 的優勢和局限,是我們有效利用 AI 的前提。
優點 (AI 的強項)
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強項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內容自動生成: 無論是文章、圖像還是音訊,AI 都能自動生成。例如,對話型 AI 能夠與人類流暢對話,並創作出高品質的文章。
高速與精準處理: AI 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基於海量數據進行高速且精準的處理,效率遠超人類。
自動化重複性任務: AI 擅長將規律性、重複性高的作業自動化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缺點 (AI 的弱項)
儘管 AI 技術不斷進步,但它並非萬能,尤其在以下方面仍然不及人類:
倫理判斷與複雜決策: 在面臨倫理困境時,例如自動駕駛汽車遇到不可避免的事故時,AI 難以做出道德判斷。複雜的談判、協調以及重要的策略性決策,仍需人類負責。
原創性與「從零到一」的創造: AI 的設計與文章是基於學習過的龐大數據進行「組合」與「模仿」,難以從無到有地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、獨創的藝術作品或音樂。真正的創意領域,仍是人類的範疇。
彈性的情境理解與複雜溝通: AI 難以從對方的表情或語氣中汲取真實意圖,進行複雜且具同理心的溝通。
為什麼生成式人工智慧會取代工作崗位?
生成式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取代部分工作,主要歸因於其以下能力:
創作活動的支援: 生成式 AI 能夠有效率地支援文章、設計和提案等創意工作。這包括產出文件、社群媒體貼文、產品說明,以及提供多種網站設計方案和在短時間內製作簡報資料。這使得部分原本由人類完成的內容創作工作,可以由 AI 輔助甚至替代。
自動化重複性與定型化任務: AI 能夠快速精準地處理數據輸入、文件製作等簡單重複的任務。例如,會議記錄、報告書、發票等固定格式文件可在數分鐘內完成;數據輸入、匯總、排程管理與提醒設定也能自動化。對於流程明確的「可手冊化定型業務」,如大量資訊搜尋與整理、基於數據判斷的金融審核等,AI 都能有效替代。
數據分析與預測能力: AI 能分析龐大的市場調查數據,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,並從過往銷售實績中高精度預測未來需求。這使得許多需要大量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工作,能由 AI 更高效地完成。
企業特定化學習能力: 生成式 AI 可以學習企業獨特的規則與專業術語,提供針對特定業務的支援。這包括理解並正確使用行業專有名詞、依據公司內部文件格式創建文檔、檢查內容是否符合合規性規則,以及掌握產品資訊與技術規格。透過分析過去的客戶歷史紀錄,它甚至能推導出更合適的應對方法。
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普及,哪些工作可能消失?
需要強調的是,與其說整個工作會立即消失,不如說工作中的某些特定「任務」更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。這些可能被 AI 取代的工作,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徵:以定型數據處理、基本接待或庫存管理為主。
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取代的工作範例,這些職位的部分或大部分任務預計將被自動化:
送貨員: 無人機或自動駕駛車輛的配送將使定型化的「最後一哩路」配送業務自動化。
一般事務職: 文書製作、資訊輸入、日程管理等基本事務工作將自動化。
客服支援: 回答常見問題、提供基本產品資訊、確認訂單狀態等客服任務可由 AI 處理。
超商或超市店員: 商品訂購、庫存管理、結帳等業務將由 AI 系統執行,自助結帳機將更普及。
接待人員: 來訪者預約確認、入館證發行、轉接至負責部門等定型接待業務將由無人系統取代。
工廠作業員: 產品組裝、焊接、檢品、包裝等重複性與定型化作業將由工業機器人或 AI 圖像識別系統承擔。
警衛: 設施內巡邏、監視攝影機監控等任務可由 AI 取代。
銀行櫃檯人員: 存提款、轉帳、公共事業費用繳納等定型交易將由 ATM 或手機應用程式自動化。
清潔員: 辦公大樓或商業設施的地面清掃、窗戶擦拭等大範圍定型清掃工作將由自動清掃機器人承擔。
難以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特徵
即使在人工智慧時代,仍有一些工作的價值不會喪失,反而會提升。這些工作的共同點在於,它們需要人類高度的智慧、感知力以及不可替代的軟技能,而這正是人工智慧所不擅長的領域。
例如,領導者在面對未來難以預測的情況下,需要展現遠見並帶領組織前進。人工智慧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提供選項,但只有人類才能承擔風險並做出負責任的決策。
同理心與待客之道使我們能與他人產生深刻共鳴,建立信任關係,這也創造了人類獨有的價值,例如諮詢師和照護者。此外,使我們能夠在利益衝突的各方之間達成共識的高階談判與調解能力,以及使我們能夠不受常識束縛地創造全新事物的創造力與藝術性,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模仿的人類領域。
以下是一些不太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或將持續存在的工作範例:
經營者・顧問 (Managers/Consultants): 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掌舵事業、領導組織所需的領導力,以及針對企業複雜問題提出本質性解決方案的戰略性思考,這些能力是 AI 無法替代的。
醫師・護理師・照護員 (Doctors, Nurses, Caregivers): AI 可以在診斷支援方面做出貢獻,但安慰患者或服務使用者的話語,以及考量個體生活背景而制定的靈活照護計畫,都需要專業知識和豐富人性的人類來完成。
教師・諮詢師 (Teachers, Counselors): 深入理解學生個人特質、發展階段和情感的細微變化,並透過對話促進其成長,這需要高度的教育和心理方法,是無法手冊化的,因此 AI 無法勝任。
研究者・創作者 (Researchers, Creators): 質疑常識、提出新問題的探索精神,以及追求能夠撼動人心、獨創表達的活動,這些都超越了 AI 的學習模式,需要人類的知性好奇心和創造力。
高階業務員・行銷人員 (Advanced Salespeople/Marketers): 與客戶建立深厚信任關係,挖掘客戶甚至未曾察覺的潛在需求(洞察力),以及提出新價值的工作,其成功關鍵在於人性魅力和高度人際交往能力。
AI 相關新興專業職位 (New AI-related Professional Roles):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,也將催生出許多新興職位,例如:
提示工程師 (Prompt Engineer): 專門設計指令(prompt),以從 AI 中獲得最佳性能的專家。
AI 產品經理 (AI Product Manager): 規劃和開發將 AI 技術應用於社會有益服務的角色。
結語:未來的方向—AI 與人類協同合作
AI 的普及並非單純的「取代或不取代」的二元論,而是會深刻影響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社會結構。雖然可能出現「雇用的兩極化」,但同時也會誕生許多新的職位,例如提示工程師、AI 產品經理、資料科學家、AI 倫理學家等。
最重要的觀點是:未來是 AI 與人類協同合作的時代。為了在這個新時代中蓬勃發展,人類需要:
- 具備 AI 素養: 理解 AI 的基礎機制和使用方法,並將其應用於工作中。
- 提升人類獨有的能力: 例如溝通能力、創造力、問題解決能力、領導力以及彈性應變能力等。
- 掌握與 AI 協同工作的技能: 理解 AI 的優缺點,合理分配任務,並能正確驗證 AI 的輸出結果。
透過將 AI 視為「擴展自身能力的強力助手」,並專注於發展那些 AI 難以模仿的「附加價值高的思考與對話」能力,人類將能與 AI 共同創造新的價值,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。
你準備好迎接這個 AI 協作的時代了嗎?